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吞噬小说网www.ts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北方的陈豨联系,准备造刘邦的反。但计谋败露,刘邦亲自率兵攻打陈豨,吕后在京都阴谋诓骗韩信于长乐宫谋害之。韩信就斩前仰天叹道:“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刘邦返京后,见韩信已被处死,问信死时说了些什么,吕后曰:“信言,恨不用蒯通计。”刘邦下令将蒯通捉来审问道:“若教淮阴侯反乎?”对曰:“然!臣固教之。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于此;如彼竖子用臣之计,陛下安得而夷之乎?”刘邦听罢大怒,喝令将蒯通“烹之!”蒯通从容不迫,与刘邦辩理。其中这样一段话甚为精采:“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跖之狗吠尧,尧非不仁,狗固吠非其主。当是时,臣唯独知韩信,非知陛下也。且天下精锐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想象你这样争夺天下的是很多的),顾力不能耳,又可尽烹之邪(你可以把他们都除尽吗)?”经过蒯通这番辩驳,刘邦也感到杀他的理由不足,即命令把蒯通放了,并免除了他的罪过。
惊弓之鸟
“惊弓之鸟”来源于《战国策·楚策四》。
战国时的魏国,有一位著名的射手叫更羸。一天,他跟着魏王在京台上游览,抬头看一只鸟从远处飞来。更羸对魏王说:“请让我虚发一箭,将这只鸟射下来送您。”魏王说道:“好,你射吧。你的技术能够达到这样高明程度吗?”更羸说:“完全可以。”不一会,那只大雁从东方飞至京台上空,更羸拉满弓,对雁晃动而触弦响,雁闻声而落台前。魏王高兴地称赞道:“好!你的箭术怎么这样的高明呵!”更羸回答说:“这是一只受过伤的悲鸟。”魏王问。“你怎么能够知道的?”更羸说:“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这一段是说:这只雁飞的很慢,时而悲鸣。它之所以飞得很慢,是因为伤痛的厉害,之所以叫的很悲哀,是因为已经离开了伴侣。它的伤还没有好,惊魂尚未定,所以听到弓弦响声,惊而猛向上飞,伤剧痛,支撑不住,便从空中落下。
后人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惊弓之鸟”成语,比喻受过惊吓的人,稍微遇到一点惊动,就惊慌失措、惶恐不安。
脚踏实地
“脚踏实地”出自北宋邵雍的《邵氏闻见前录》。
宋代著名历史学家司马光,是个治学非常严谨的人。他在其他史学家的协助下,用十九年时间写出了《资治通鉴》,这是一部我国古代编年史巨著。据说,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