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宝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吞噬小说网www.ts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看就是有年头的东西,毕竟算起来这茶坊安家也开了小几十年了。桌案有十二张,并不因为小就摆得细密,反而疏落有致。
四周的墙壁上挂了不少字画,却似乎并不是什么名家所作,有的庄重有的随性,风格迥异,也有新有旧,六娘猜应是茶坊的客人留下的墨宝。
唔,安家经营几十年,也不知收了多少,但有一二人闯出名头的不就赚大了?六娘支着下巴想,这招怎么那么像是阿爷的手笔?
六娘留意到靠墙的一处专辟了块地方摆了张琴台,旁边还仔细备了香炉,净手的铜盆。打理得很干净,此刻却并无人弹奏。
琴乃君子之艺,茶坊不大可能雇那些歌伎来弹,平白降了茶坊的格调。既猜到了字画的事,六娘也猜这琴台是备给客人用的,若是有擅于此道的士人在此会友,兴致来了弹上一曲,啧,茶坊的格调必须高高的。
哪怕大多时候就是摆着看,也是种格调啊!
何况一把好琴,只要保养得当,有了年头后那价钱也是不一样的,真真是里外都不亏。
六娘忍不住想远在江南的阿爷了。
安老爷此人,眼界开阔心胸宽广,兼有手段圆滑润物无声之能,这么多年安家凭那点家底没被人吃了,还不声不响的在京都稳稳的经营着,甚至家族子嗣一步一步从吴县迁到京都,足见安老爷之能。
差就差在安家底子单薄,又只有个秀才功名。六娘私以为他当年如果不放弃举业,必也能在官场有一席之地,可惜……
安老爷大抵是不后悔的,他骨子里很有些随遇而安的疏狂,身外之物并不是极在意。且六娘感觉到比起京都祖父其实更喜欢老家的江南小县,不然不会一年里大半年都借着生意留在江南。
无论是用心经营产业,还是谋划迁居京都,安老爷所思所虑都是为了家族长远计罢了。他是家主,是父亲,儿子们都尊他敬他,似乎无人关注过他真正喜欢什么。
六娘有些叹息,现代人宗族观念很差,小两口还不愿意跟父母住在一起呢,何况叔伯婶子一大家子?
依她来看,安老爷有些为家族所累——他若不这样为家族打算或许可以活得更随心一些,然而在这里,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不去做才是不可思议的。
这个时代,家族才是立身之本。家族不兴,男孩儿缺少读书上进的资源,女孩儿没有足够好的人家可以挑。
若非安家上几代子嗣单薄,或许早就能兴盛许多——至少不会因为曾祖父和高祖父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