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二、一场看不见的战争 (第4/5页)
南门太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吞噬小说网www.ts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才能拥有的铜雀,更容易引起议论。铜雀即使有,也是在曹操称魏王之后了。
还有的认为,铜雀台建成之初其实名为“铜爵台”,因其像一只爵而得名,但这也没有根据。铜雀台究竟因何得名,这仍然需要探究。但这座新建筑绝对是一个创举,它不仅是邺县的新地标,而且其高度、体量以及重要性都足以盖过当时天下的任何一座新建筑。
铜雀台的高度令其他建筑无法企及,体量也十分硕大,它既不是一根细高的烟筒,也不是一座岗楼,而是人工堆起的一座小山,因为在它上面居然能建起100多间房屋,按5层计算每层至少也有20多间,相当宽敞。
这还不是这项超级工程的全部,铜雀台建成后,在它的前后还各建了一座姊妹台,称金虎台、冰井台,中间有复道相通,合称“铜雀三台”。邺县只是一座县城,去过宛平和平遥就会有大致的概念,古代的县城其实没多大,站在制高点上往往就能把全城一览无余。铜雀台无疑是邺县的制高点,在上面可以轻松地尽观全城,向四面眺望的话,西边的太行山、脚下的漳河水以及附近数十里内的村庄道路等也全部尽收眼底。
而城中的百姓也会发现,几乎就在他们的头顶突然出现了一座庞大建筑,离得近的话,可以看到上面的人,隐隐听到上面传来的乐音;如果离得远,到了晚上也可以看到上面灯火闪闪,宛如“天上的街市”。
这是一个天才的创意,一个建筑史上的大手笔,公孙瓒的易京和董卓的郿坞在它面前都相形见绌。当然,要修建这么庞大的建筑,也要耗费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对一向主张节俭的曹操来说,这是非同寻常的。
有人认为曹操修建此台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实力,是一项“形象工程”;有人认为修建此台的目的是提供一个饮宴聚会之所,是一座“高级会所”;有人甚至认为曹操之所以不惜代价修建了这三座高台,是为了征服江东后把大乔、小乔这两位传说中的美女接来在此享乐,是曹操的“私人花园”。
这些说法都是错误的,不是没有依据就是不合常理。曹操修建这三座高台的目的,其实是为了提高邺县的防御能力。曹操北征乌桓路过易水河畔时参观过公孙瓒留下的易京,从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台”这种建筑形式在秦汉时期得到了最大的发展,在火药没有普遍使用、攻城技术还很原始的情况下,高大的城堡仍然是最安全的地方。
冷兵器时代攻城最大的障碍是高度,公孙瓒的易京虽然最后倒了,但它曾经抵御敌人数年之久。在华北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