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门太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吞噬小说网www.ts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纯粹的隐士,他也无意于成为隐士,他来隆中只是看中了这里幽静的环境,可以静下心来读书学习。他没有用这个小环境来封闭自己,相反,在躬耕隆中的这段时间,他积极与外界沟通,随时掌握外部世界的变化。
诸葛亮的二姐夫庞山民的父亲庞德公是荆州名士,经他的介绍、又拜司马徽为师,进一步开阔了眼界。在司马徽的私学里诸葛亮结识了庞德公的侄子庞统,还有向朗、尹默等人。
有庞德公的指点,加上司马徽的进一步教导,诸葛亮学业进步很快,由于没有官学程式化的教育束缚,诸葛亮学习的内容和方法都很灵活,除当时读书人必不可少的经学外,诸葛亮还广泛涉猎了诸子百家,其中对于法家和兵家的著作更是格外留心。诸葛亮读书的方法也与众不同,别人读书务求精通、熟练,而诸葛亮只注重大的方面。诸葛亮显然不希望自己刻苦读书只是为了成为一名寻章摘句的儒生,他读书为的是积累和思考。
刘备去找诸葛亮,一个求贤若渴,一个待时而动,按说这是个顺理成章的相遇。但是刘备却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有人认为这是诸葛亮故意试探刘备的诚意,也有人认为诸葛亮其实并没有做好出山的打算,更没有想好要辅佐刘备,所以还在犹豫。
但这些都是推测,诸葛亮此时26岁,尽管有些名气,但还没有任何官职,也没有建立起任何功业,年龄几乎长自己一倍、早已天下闻名的左将军刘备来访,说他故意不见,以试探对方,似乎可信度不高。而如果说诸葛亮并没有做好人生的规划,仅被刘备的诚意所打动,也不符合他对待事情的态度。去了三次才见上,可能是碰巧了,在信息交流不发达的情况下,无法提前预约,诸葛亮又经常出门游学交友,刘备扑了两次空是可以理解的。
刘备第三次来到隆中时终于见到了比他整整小20岁的诸葛亮。见面后屏退众人,刘备直接问:“汉室衰败,董卓、曹操又先后专权,皇室奔难。我不顾德行和实力能否达到,想为天下人伸张正义,然而智谋浅短、办法很少,连遭失败,以至于今天。然而我的志向没有罢休,您告诉我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对这个问题,诸葛亮显然已经做过深入的思考,于是一口气说出了下面一段很有名的话:“自董卓之乱以来,豪杰在各地同时并起,占州据郡,称霸一方,多得已数不过来。曹操与袁绍比,名气差,实力弱,然而曹操竟然打败了袁绍,由弱变强,其原因不仅是时机好,而且在于谋划得当。现在,曹操拥有百万大军,挟天子以令诸侯,确实不宜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