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门太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吞噬小说网www.ts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手下,没有他就没有曹操的一切,尤其在曹操几乎走投无路的时候,是他出手相救才化解了危机。在袁绍看来,自己是因为腾不出手来去迎接献帝的,曹操既然去了,那就应该是代表自己去的,事情办完了,曹操理应向自己汇报汇报情况吧。
袁绍在邺县等着曹操来汇报工作,但曹操没有来。甚至也没有派个人来,完全不把他这个领导和老大哥当回事,袁绍感到很不舒服。终于有人来了,还带着献帝的诏书,袁绍接到一看,当时就气炸了,诏书是批评他的,措辞相当严厉,等于把他臭骂了一顿。
在这份诏书里献帝责备他虽然地广兵多,但只顾培植自己的势力,擅自征伐,不来勤王。诏书虽然是以献帝名义下达的,但幕后指使一定是曹操。袁绍大怒,也有些窝火,但既然是诏书,当然不能不理,袁绍马上很认真地给献帝上了一份奏疏,对献帝的批评给予回应。这份奏疏有1300多字,挺长,一看就是下了不少功夫写的。袁绍一再申明,自己对帝室忠心不贰,一直以来都在做着匡扶汉室的努力,丝毫不敢懈怠。
这份奏疏送到了许县,不知是否与此有关,袁绍很快接到了第二份诏书,朝廷任命他为太尉。太尉名列三公,以袁绍的年龄和资历能担任太尉一职无疑是件荣耀的事,数十年来,三公已经快要成了袁家的专利,从他父辈往上数一共四代人,出了五位三公,而他这辈人里还没有这个荣耀,如今能当上三公,且是朝廷正式任命而非自己表奏的,在家族的三公榜上再续一笔,那将是多么值得骄傲的事。
而且太尉是三公之首,等于是百官的领袖,袁绍比较满意。但袁绍多了个心眼,他得打听清楚再接受这个任命,等他仔细一打听,马上就火了,袁绍得知曹操也有了新职务,是大将军。
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上,太尉要成为文武百官的首领,前提是不设大将军,有了大将军,三公的地位就矮了一截。袁绍立即上表天子,表示不接受这项任命。袁绍还给献帝推荐了一个人,认为他是太尉的合适人选,此人就是陈群的父亲、刚被任命为大鸿胪的陈纪。
当然,这是闹情绪。
曹操这才发现,在处理这个问题上他考虑得有些不周。原本他以为,袁绍无论担任什么职务都是名义上的,没有实质意义,对袁绍来说太尉已经是很不错的安排了,没费一兵一卒就白得了这个职务,应该满意。没想到袁绍丝毫不领情,双方的隔阂反而因此进一步加深了。
曹操虽然明白他跟袁绍迟早会有一场决战,但不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