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吞噬小说网www.ts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照理说这个儿子应该恨她了,但是不然。705年的宫廷政变,武则天下台,卢陵王做了皇帝,是为唐中宗。同年武则天死。景龙元年(公元707)二月唐中宗下诏把诸州纪念他重做皇帝的中兴寺、观,一律改为龙兴,并禁止说他的再次做皇帝是中兴。《唐大诏令集·一一四》载他的诏书说:
则天大圣皇后思顾托之隆,审变通之数,忘己济物,从权御宇,四海由其率顺,万姓所以咸宁,唐周之号渐殊,社稷之祚斯永……朕……事惟继体,义即缵戎……中兴之号,理异于兹,宜革前非,以归事实,自今以后,更不得言中兴。
表扬武则天在位时忘己济物,万姓咸宁,他是继承武则天的统治的,不能说是中兴。岂但不恨,还十分尊重呢!当时还有人建议“神龙元年(公元705)制书,一事以上,并依贞观故事。岂可近舍母仪,远尊祖德?”意思是说705年的命令规定政治措施都要学贞观时代,也就是废除则天时代的成规,这是不对的。怎么可以把近时母亲的行政作为抛弃,去学习遥远的祖父呢?中宗很赞成这个意见,写信表扬。由此看来,则天时代的某些政治措施是和贞观时代有所不同的。她根据时代的进展,规定了自己的政策方针。
不止她的儿子,以后唐朝的历代皇帝也都对她很尊重,没有说过什么坏话。
同样,唐朝的大政治家如陆贽、李绛都对她有很高的评价。陆宣公《翰苑集·十七·请许台省长官举荐属吏状》说:
往者则天太后践祚临朝,欲收人心,尤务拔擢,弘委任之意,开汲引之门,进用不疑,求访无倦,非但人得荐士,亦得自举其才。所荐必行,所举辄试。其于选士之道岂不伤于容易哉?然而课责既严,进退皆速,不肖者旋黜,才能者骤升。是以当代谓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用。
说她善于用人,严于课责,不但当时称为知人,还培养了下几代的人才。在另一篇文章中,他把唐太宗和武则天并举,要当时皇帝“法太宗、天后英迈之风”。李绛也说她用的官虽然稍微多了一些,但“开元中名臣多出其选”。指出开元时代的名臣大多是她培养的。
宋人编的《新唐书》骂武则天很凶,但洪迈却赞扬她是明主:“汉之武帝,唐之武后,不可谓不明。”2明人李贽更称她为圣后。3清人赵翼说她:“纳谏知人,自有不可及者……别白人才,主持国是,有大过人者。”还替她分析,回击那些“正人君子”们对她的恶毒诬蔑,他说:“人主富有四海,妃嫔动至千百。后既身为女主,而所宠幸不过数人,固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