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赤壁之战里的鲁肃 (第1/3页)
吴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吞噬小说网www.ts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最近上演的新编京剧《赤壁之战》,替鲁肃翻了案,很好。
公元208年冬天的赤壁之战,是历史上有名的一次大会战。这一仗由于孙权、刘备两家联盟,把曹操打败,定下魏、蜀、吴三国三分鼎峙之局。直到公元280年,西晋平吴,中国才又重新统一。这七十二年的分裂局面是和赤壁之战直接有关的,这一仗之所以特别受到人们重视,道理也就在这里。
诗人歌咏:“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词人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小说家描写这一战役,《三国演义》一共一百二十回,赤壁之战就占了八回。戏剧家把它写成《群英会》,搬上舞台,成为三国戏中最受欢迎的剧目之一。通过小说和戏文,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鲁肃、周瑜、蒋干这些历史人物,便有血有肉地保留在广大观众的记忆中,成为人们祖国历史知识的组成部分,教育意义是很大的。
《群英会》的内容根据《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基本上取材于陈寿的《三国志》,大体上是符合历史事实的。但是,旧戏也有缺点,第一是把孙、刘联盟的主谋和组织者鲁肃写成老实而无用的老好人,第二把大政治家的诸葛亮写成妖里妖气的老道,第三把言议英发、雅量高致的周瑜写得过于褊狭局促,第四把当时杰出的军事领袖曹操写得很容易上当受骗,糊涂得可笑。总之,在描画这些主要人物的性格方面,都不很恰当,不很符合历史实际的。虽然小说也罢,戏剧也罢,都不等于历史,可以容许有虚构、假想成分,但是,既然是历史小说、历史戏剧,取材比较符合历史实际而又能够增加政治意义和艺术气氛,怕毕竟要好一些吧。
新的《赤壁之战》首先替鲁肃翻了案。
鲁肃字子敬,是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的大地主,生下来的时候父亲就死了,由祖母抚养成人,年轻时就当家做主,这时正值汉末大乱,他散财结士,人缘很好。钱不够就“摽卖田地”,赈济穷人。由此可见他年轻时就是一个有主意的人。
周瑜做居巢(今安徽巢县)长,带几百人到东城拜访鲁肃,要求接济军粮,虽然鲁家的田地已经卖了不少,但还存着两囷米,一囷三千斛,鲁肃随便指着一囷送给周瑜,周瑜很惊异,从此两人成了好朋友。“指囷相赠”的故事很出名,这件事也表明了鲁肃不但有主意,而且是有决断的人。
袁术兵势强盛,请鲁肃做东城长。鲁肃看出袁术不成器,成不了事业,便携带老弱,率领百多个青年勇士南到居巢投奔周瑜。周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