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吞噬小说网www.ts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更好的?效果更好吗?多少钱?”“一千。”“贵这么多?会更好吗?”“您自己看说明吧!盒子上有说明,您可以比较!”请问,你家那个大男人是不是可能进店才五分钟,就买了一千的?
好!现在换你去了。“您要的在这儿,五百。”“五百?这么贵?”“其实还有一种,同样的东西,我自己也吃,而且便宜得多。”药房拿出另一种,比比看含量,一模一样,确实便宜不少。这药房多好啊!如果他卖贵的,可以多赚;他却宁愿卖给你比较便宜的,多有良心!多够朋友!于是你买了那四百的。
他真少赚了吗?不一定!他卖的是假药吗?不!八成是真药。药房可能双赢--既多省了你的钱,又多赚了你的钱。当你买药时,药房推荐给你另一种,成分一样,却便宜许多的药品时,你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了--他介绍的药效可能一样,也可能不一样。他既为你省了钱,也为自己多赚了钱。当然,还可能有黑心的商家,介绍你“分身”的药,却开出比“本尊”高的价。最糟糕的是:他介绍你一种相似药名的东西,内容不一样、药效也不一样,搞不好,使你吃出问题。
当你到大医院看病,并且在医院的药房取药的时候,因为完全电脑化,那药名和用法,往往已经印在药袋上,你应该保留这些袋子,甚至把药名另外记下来,作个记录。
再给你一个令人惊讶的数字:据剑桥大学教授约翰.柏特菲尔德的统计,每年单单在英国,因为医生开错药丧生的就达到六十人。医疗非常进步的英国还有那么大的问题,你想想,全世界一年会有多少人因为“吃错药”,白白送了命?
正因此,在许多先进国家,医生会要求初诊初次找他的病人填写服用的各种药和对药物敏感的调查表。更进步的地方,则通过网络,把每个病人的“药史”建档。当你在这家药局拿了某种药又去另一家,以另一个医生的处方拿的时候,那“重复”的和“会造成冲突”的药就会“跳出来”。
了解了这一点,即使你去一般小诊所,并且在那诊所附设的药房拿药,也应该索取一份处方的副本。虽然有些医生可能会很不高兴,不希望你知道他袋子里装了什么药。他诊所旁边附设的药局,给药时也只在药袋上写服用方法,完全不写药名;或把许多药配好,装成小包,教你每次吃一包。
而且为了保险,如果你再去别的地方看病或拿药,都应该出示前一个医生的处方。这样做很可能使你不致因为吃错药出毛病。首先,你知道为什么“医”和“药”要分家吗?在台湾,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