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音绕梁 (第2/3页)
范小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吞噬小说网www.ts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可指责。我们进书场时,场里正在说一回弹词《孟丽君》,我们为不妨碍别的听众,悄悄地找了位子坐下,经理告诉我们,今天上台的是一位颇享盛名的老艺人,我们都庆幸赶得巧。和老艺人搭档的是一位女演员,看似年轻,却也不逊色。评弹所要求的五到八技,这二位演员看上去也都是演到了家的。这五到,即心到,目到,口到,手到,脚到,八技是八种特殊的口技,如擂鼓,吼叫,马嘶,鸟啼,狗吠,吹号等等,我们从他们演出的神行动作上看,真是一投足、一举手都有相当功底的,只可惜所听内容,十有八九不解其意,只稍坐一会就告退出来。
在经理的引见下,我们来到一位评弹老艺人家,老人的家简朴舒适,和老人清癯的形象完全融成了一体。老艺人向我们介绍了苏州评弹的历史,说到评弹中的各调各派他真是如数家珍,陈调,俞调,马调,徐调,蒋调,张调,不一而足。当我们问到他哪一种腔调为贵时,老人笑了,说,各有所长,有的苍劲浑厚,有的委婉低回,有的刚健苍凉,在老艺人的言谈中我们也隐约感觉到一丝忧虑,这忧虑后来也就变成了我们和老艺人共同的忧虑,那就是对苏州评弹的前景所产生的一点想法。
在清代,苏州曾有这样一旨禁令,城里只许唱昆剧,不许唱京戏,所以凡有京戏班子来苏州演出,只能在城外的戏馆里演唱,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只有昆剧才被捧为正宗,视为雅事。城中戏馆都是专供昆剧之用,一般的人能哼上几句昆剧,都觉得这是风雅之事,有的全家皆唱,有的夫唱妇随,也有“小红低唱我吹箫”,时时有悠扬婉转的曲声从宅院中飞出,这真是巷深曲声幽。可见昆剧之于苏州人,曾经是那么的重要,而苏州人对于昆剧又是多么的推重。也许是物极则反吧,现在苏州大大小小数十家戏馆影院,却没有一家是专供上演昆剧的,平时昆剧的演出也是很少很少,少的几乎没有了,在新潮文化涌进这个古老的小城之后,小巷曲声日渐减弱了,但是古老的昆剧并没有因此绝音,许多人都在为拯救这个产生于苏州民间,后经历代戏剧专家改革发展而成的,曾经统领中国剧坛二百年之久被誉为百花园中兰花的优秀剧种而努力。
在二十年代初,戏曲专家吴梅等人倡议于苏州开办昆曲传习所,使昆剧艺术免于灭绝,在五六十年代,一出《十五贯》改编演出成功,又使濒临掉落的昆剧重绽新花。现在,在苏州有着振兴昆剧委员会,也有属于昆剧自己的刊物《昆剧艺术》,一些老昆剧艺人亦多次云集苏州,举行会演和学术交流。1982年全国六城市曲社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