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奸雄、能臣 (第1/3页)
吴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吞噬小说网www.ts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最早对曹操评论的两个人,一个是桥玄,一个是许劭。桥玄称他为命世之才,能安天下。许劭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两人的说法不同,意思是一样的,总之,都很佩服他。
奸雄这一鉴定是许劭的创造,后来许多关于曹操的评论,大体和这一创造有关。
这两句话的意义,第一,治和乱是相对的,能臣和奸雄却指的是同一个人。第二,无论乱世治世指的都是曹操所处的时代。第三,曹操的人格有两面性,有能臣的一面,有奸雄的一面,也就是有好的一面,坏的一面,有优点,也有缺点。
我基本上赞成他们的话,认为公道。问题只是一个奸字。
奸是对忠而说的。对谁奸、忠呢?从当时当地的人来说,对象是汉朝皇帝,是刘家。从当时当地汉朝的臣民说,对汉朝、对刘家不忠的是奸臣。但从整个历史,从此时此地的人来说,一非汉朝臣民,二非汉帝近属,硬派曹操奸臣帽子,为汉献帝呼冤,岂非没有道理之至。
但是,问题也不简单,尽管过了多少朝代,甚至到了今天,还是有人对曹操夺取刘家政权有意见,岂不可怪。
说怪,其实不怪,其中有个道理。
原来国家这一观念是近代才形成的,古代的人对国家的观念并不那样具体。比较具体的象征是皇帝,有了皇帝,也就有了政府了,有了法制了,也就会有统一的安定的局面。没有皇帝,没有政府,没有法制,天下就大乱了。因此,忠君爱国四个字总是连用的。要爱国就得忠君,不忠君也就是不爱国,皇帝没有了,也就失去了忠、爱的对象,也就失去了和平、统一、安定的秩序。至于皇帝是什么人,什么样子,那倒关系不大。重要的是要有一个统一的政府和法制。
从秦始皇统一以来,二世残暴,统治时间短,秦亡,没有听说有人要复秦的。但从汉朝起,情况不同了,刘家统治了几百年,维持了几百年和平、统一、安定的生活秩序。在这几百年中,在人民中建立了这样一个信念,要生活安定,就得统一,要统一就得要有皇帝,而且只有刘家的才算。王莽也做过皇帝,但是不行,搞得天下大乱。后来刘秀起来了,是刘家子孙,又维持了许多年代。东汉末年,政治腐烂得实在不像话,人民忍受不住,起来闹革命,黄巾大起义,被政府军队和地主武装残酷镇压,失败了,造成地主武装割据地方,连年混战的局面。到处是屯、坞、堡、壁,这一州,那一郡,这一个军事集团,那一个军事集团,打来打去,百姓流离,饿死道路,妻离子散,田畴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