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铁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吞噬小说网www.ts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后世专家认为张献忠宝藏,单只白银就有千万两之多,无怪乎《世界年鉴》2002年公布的世界宝藏清单中,在印加帝国黄金宝藏、所罗门王宝藏、欧洲“圣殿骑士团”宝藏、日本赤城黄金山宝藏、西夏王陵藏宝、楼兰王宝藏等世界著名宝藏中,大西皇帝张献忠宝藏的价值能够位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
“千船沉银”在四川彭山志中也有记载,1646年7月,张献忠部乘坐千艘木船,从成都沿岷江而下,行经彭山江口时,遭到攻击,船只多被烧毁,千船银两沉入江底。2005年4月,彭山在岷江“老虎滩”河床上挖出一批明朝崇祯年间官银,似乎也为“千船沉银”找到了证据。
但无论是清朝皇帝,还是袁世凯、日本人、美国人,不管对张献忠宝藏如何孜孜以求,都只能找到宝藏的丁点暗影,没有谁见过这座举世闻名宝藏的真面目。
关于宝藏的信息,最出名的莫过于那首歌谣,“石牛对石鼓,黄金万万五,哪个识得破,买尽成都府。”2013年年初,成都在地下挖出了一座石兽,有人起初怀疑是张献忠宝藏中的线索“石牛”,不过后来被证实石兽来自两千年前,初步推测是战国时代都江堰之父李冰用来镇水的石犀,又不了了之。至于挖出千年石兽几个月后四川就遭遇了大暴雨和蓉城看海,那又是另外的故事。
庄轶相信张献忠宝藏的存在,不过认为它们可能不在同一个地方,贺老道似乎也这么认为,除了彭山江口、蓉城成都等宝藏热门所在地外,他还在读书手札中专门标注了戚岳山。
据《戚岳山志》记载,四百多年前,戚岳山还叫七岳山,得名于其有七峰,连绵排布如七星北斗,可是到了1647年,就改名为戚岳山了。而在《戚岳山戚氏族谱》中,庄轶看到了颇令人思度的线索——戚氏先祖是张献忠麾下一员大将。
戚岳山的望族戚氏有近四百年历史,族历可上溯到1630年张献忠聚兵起义。1646年,清廷派兵入川,张献忠率兵与清廷一战,败走,戚氏祖宗与大部队失散,带着残部和家眷来到七岳山躲避灾祸,就此定居下来,并以“戚”代“七”,改了山名作“戚岳山”。
但《戚岳山志》中还有一段记载,写道张献忠兵败,部属内哄,几个部属私吞了一笔宝藏,为躲避张献忠和清廷的大军,藏入戚岳山中。三百多年来,数有到戚岳山中寻宝者,都无功而返。
这段记载位于“奇闻传说”一卷,想必著书者也将其当作传闻看待。不过贺老道似乎当真了,他的手札笔记,几乎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