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王应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吞噬小说网www.ts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民无信不立。孟子认为:“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墨子也给后世留下了“言不信者,行不果”的名言。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卖酒的老翁,在一条小街上卖了数十年的酒,由于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生意非常红火。一天,老翁出门办事,让儿媳照管店铺。还没到中午,一坛酒就快卖完了,儿媳一想,何不在酒中掺一些水,不是就可以多卖点钱了吗?于是,她趁人不注意,便往坛子里加了一些水,一坛加水的酒仍然不到晚上就卖完了,并且还多卖得一些钱。老翁回来后得知此事,气得直拍胸脯。儿媳不解,老翁告诉她,一个生意人最重要的是讲究诚信,用几十年时间建立起来的信誉毁于一旦。可见,我国先民数千年来一直履行着“信”的原则。莎士比亚说: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我们不能把诚信挂在嘴边,而是要把诚信落在实处。而莎翁口中的“实处”其实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点滴和细节。
不同的人对“五常”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在商人眼中,大忠大爱是为仁;大孝大勇是为义;修齐治平是为礼;大恩大恕是为智;公平合理是为信。在有志者眼中,天下一统为仁;民族兴亡为义;自强不息为礼;福亏自赢为智;以义取利为信。在革命者眼中,世界大同为仁;祖国山河为义;家国天下为礼;刚柔相济为智;一诺千金为信。经过几千年的深厚积淀,“五常”已经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中,同时时代也赋予它不同的内涵,愈加焕发理性的光芒。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注释梁:粮食作物,粟的优良品种的总称,古代又称为“禾”。
菽:油料作物,豆类的总称。
黍稷:粮食作物,去皮后称黄米,比小米稍大。一般将黍、稷统称为稷,分别来说,煮熟后有黏性的叫做黍,没有黏性的叫做稷。
豕:猪。
稻子、小麦、小米、豆类、玉米和高粱,这“六谷”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物。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六畜”经过人们的驯化后,也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心解六谷六畜六谷是中国古代的六种主要谷物,最早见于《周礼》。《吕氏春秋·审时篇》记载了禾、黍、稻、麻、菽、麦六种谷物。很明显,稻、黍、稷、麦、菽、麻就是当时的主要作物。所谓五谷之说之所以盛行,显然是受到了五行思想的影响。但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