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水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吞噬小说网www.ts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秦军出征在即,昌平君为何还不抓紧时间。莫不是要在最后一刻背弃列国!这是韩,楚等六国同盟最后的机会,昌平君不会不知道!”
“呵,年轻人。昌平君的死士传来消息,昌平君去咸阳拜访好友,现在尚未归来。再耐下心来等一等,死地后生。秦右相国是这一局长生劫的关键一子,急不得。”
“急不得,急不得!联系不上昌平君,再晚些,等秦军有了防备,当如何?楚国一再催促我们率先复国,举义兵驱逐驻守的秦人,你口中的关键一子不到,这棋局可就没有后生一说,老相国!!!”
主导复国的一老一少两位韩国贵族在棋盘中对弈,身为高层的原韩国贵胄汇聚在此,焦虑的氛围在小筑中蔓延,伴着猎猎寒风,一股不安的情绪弥漫在人心中。
然而,面对来自整个贵族圈的责问,老人执白子,笑眯眯地看着即将成型的长生劫,不慌不忙。
代表老牌贵族的是原韩国相国,老相国能明白年轻人的冲动与热血,当然,还有用暴躁遮掩的怯懦与惶恐。
都是被秦王政给吓破了胆气的废物!
要知道那女人再恐怖,却也只是人,只要是人都有局限性的。
原计划不断变动,真正知晓内情的人,只有老者和对面的年轻人,昌平君,其余贵胄只知道要准备复国,如何毁灭秦军,怎么让王翦的部队崩溃,他们都不知晓,又怎么可能让敌人知晓呢?
不要说昌平君临时反叛!
他是楚人,还是王族,一开始就不存在背弃母国的可能性,如燕国公子策不顾世俗礼法,如此不受规矩的属于特例,是要被他国王族鄙夷的。
燕策是数百年来极少数把自己母国给收拾得这么惨的,极少打破约定俗成的潜规则的异类。
史册上记载的上一位是秦惠文王的谋士,是张仪。游说列国,约纵连横,令秦人东出函谷,剑指天下。
再上一个是秦孝公时期的国士,是卫鞅。变法易俗,股掌间强弱短短几十年变换,领秦人收复河西。
任谁都不会把特例当普遍来看。
可是现在因为恐惧,加上王翦出函谷的消息传来,心思纤细的贵胄选择将一部分筹备计划停顿,他们不敢去承担惨痛的损失,驱逐秦军退至函谷内,上一个世纪的先祖们都没能完成的大业,这一代只求不会诞生什么难以接受的溃败,韩国第一贤士韩非还被秦王挖走,只剩一个老相国扛起一国的大梁,已经没有其余的智者策士为他们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