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建安七子王粲 (第1/3页)
徐夏半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吞噬小说网www.ts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建安七子”之一,著名文学家。其祖为汉朝三公。献帝西迁时,王粲徙至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后到荆州依附刘表,刘表以王粲其人貌不副其名而且躯体羸弱,不甚见重。刘表死后,王粲劝刘表次子刘琮,令归降于曹操,曹操辟王粲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魏国始建宗庙,王粲与和洽、卫觊、杜袭同拜侍中。其时旧制礼仪废弛,朝内正要兴造制度,故使王粲与卫觊等典其事。王粲强记默识,善算术行文;着诗、赋、论、议垂六十篇,其中〈七哀诗〉、〈登楼赋〉等皆为名作,有《王侍中集》。与鲁国孔融、北海徐干、广陵陈琳、陈留阮瑀、汝南应玚、东平刘桢,合称「建安七子」,建安二十二年卒,享年四十一岁。
王粲出身于东汉的上层官僚之家,曾祖王龚顺帝时官至太尉,祖父王畅灵帝时官至司空,都曾位列三公,父亲王谦是大将军何进的长史,王粲是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和幕府名士。优越的家庭条件,加上本人的刻苦努力,终于使王粲成就了自己在文学上的不朽事业,写下了著名的《登楼赋》和《七哀诗》等作品。当时,有七位创作成就很高的人被称作“建安七子”,王粲不仅名列其中,而且是七子中成就较大的一个,与曹植并称“曹王”。梁朝大文学评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才略》中赞誉王粲为“七子之冠冕”。同时,由于王粲的特殊经历和贡献,也使他成了中国古代幕府中的一名佼佼者。
王粲有二子,魏讽造反时为其所引,事败被诛,王粲后人遂绝。《文章志》曰:太祖时征汉中,闻粲子死,叹曰:「孤若在,不使仲宣无后。」《博物记》曰:时,王粲与族兄王凯俱避地荆州,刘表欲以女儿配与王粲,但嫌其形陋,遂转配王凯。王凯子王业,即刘表之外孙。东汉蔡邕家中有书近万卷,末年曾载数车尽送与王粲,王粲死后,相国掾魏讽谋反,王粲二子与同谋,既尔被诛,蔡邕所与之书悉皆归于王业。王业,字长绪,位至谒者仆射。其子王宏,字正宗,是王弼之兄。官至司隶校尉。《魏氏春秋》曰:文帝既诛粲二子,以业嗣粲。
王粲年少时就显示出了非同常人的文才,有一天,他与人同行,路上遇到一石碑,王粲看了一遍,别人问他能否背诵这篇碑文,王粲微微一笑说“这有何难?”当即背碑而诵,一字不差,随行的人无不惊叹。又一次,王粲看人家下围棋,棋盘不小心被掀翻了,乱了棋局,下棋的二人正在唏嘘不已的时候,王粲凭着自己的记忆,重新把棋局恢复。下棋的人不信他摆得对,就重新摆好棋局用手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