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吞噬小说网www.ts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海瑞(公元1514—1587),广东琼州(今海南岛海口市)人。是明朝,也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清官、好官。
他的一生经历正好和况钟、周忱相反。
况钟和周忱在苏州和江南的政治措施,是执行封建王朝巩固统治基础、缓和阶级矛盾的政策的,在执行中,不但得到朝廷当局的支持,还得到皇帝的特别命令,可以便宜行事。在推行以后,不但增加了封建王朝的财政收入,也适当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以此,也获得了人民的拥护、歌颂。虽然也遭遇到专管财政收入的户部的阻挠、反对,和部分地主的攻击、抗议以至污蔑,但是,那毕竟是少数,不是主要的潮流。
海瑞的经历便不同了。虽然他的主要政治生活,任江南巡抚和周忱相同,驻地在苏州和况钟相同,得到人民拥护、歌颂,被叫作青天,也和两人相同。他的政治措施的目的,也是为了巩固封建王朝统治基础,缓和阶级矛盾,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忠臣、良臣,但是,他却遭受到和况钟、周忱不同的对待,他不但得不到朝廷当局的支持、皇帝的保护,却反而遭到反对、排挤,他被地主阶级集中攻击、诬蔑,终于罢官,不能够贯彻他的政治主张。虽然也有些官僚、地主、青年知识分子支持、鼓励他,但是,那毕竟是少数,不是主要的潮流。
况钟做了十三年苏州知府,周忱做了二十一年江南巡抚。海瑞呢,只做了半年多江南巡抚,便被自己的阶级代表撵下台了。
为什么海瑞遭受到和况钟、周忱不同的对待?却又受到人民同样的拥护、歌颂?
这是因为:第一,时代不同;第二,地主阶级的利害不同;第三,人民得到了好处。
说时代不同。况钟、周忱所处的15世纪前期,正是明封建王朝的全盛时期。经过14世纪中期二十年的长期战争以后,明王朝采取恢复、鼓励生产的政策,把荒废的田地分配给有劳动力而缺地少地的农民耕种,经过了三四十年,到15世纪前期,生产恢复了,发展了,地主阶级通过经济压力、政治力量,兼并分散的农民土地。这时期,土地正处于从农民手中逐步被地主阶级兼并的过程中。土地基本上还是分散的,高度集中的现象还没有形成。其次,苏州、松江等地区虽然有大量官田,苏州的官田甚至比民田多许多倍,这些官田名义上的地主是以皇帝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但耕种的却仍然是分散的农户,官田虽然租额特别重,但皇帝并没有直接经营。同时,也正因为这一地区,官田比例较大,一般地主的兼并手段便不能不受到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