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吞噬小说网www.ts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美女直播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①

少年不识愁滋味②,爱上层楼③。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④。而今识尽愁滋味⑤,欲说还休⑥。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⑦!

【注释】

①博山:地名。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南,“南临溪流,远望如庐山之香炉峰”。道中壁:途中某处的墙壁。

②少年:指青壮年时期。不识:不懂,不知何者是。

③层楼:高楼。

④“为赋”句:为了作词而无病呻吟(没有愁而说愁)。强,勉强。

⑤识尽:尝够,深知。

⑥欲说还休:想说又不说。

⑦“却说”句:却说“好个凉爽的秋天”!

【简说】

这首小词是辛弃疾闲居带湖时的题壁之作,信笔而写却跳脱自然,言浅意深,饶有情韵。

词的上片,回忆少年时代不知愁苦。青少年时代的辛弃疾,不仅亲历了人民的苦难,亲见了金人的凶残,同时为北方人民抗金斗争的精神所鼓舞。他不仅有报“君父不共戴天之愤”的壮志,而且有抗金复国的胆识和才略。“壮岁旌旗拥万夫”,毅然组织抗金起义,自信中原可以收复。真是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少年不识愁滋味”。“少年不识愁滋味”,是上片的核心。为了说明“不识愁滋味”,从反面来衬托——特意“找愁”。怎样找呢?爱上高楼,登楼远眺。这个登楼的行动本身,显示出少年英雄不凡的气概和昂扬振奋、乐观自信的精神。但登高的目的却是寻忧觅愁,“为赋新诗强说愁”,为了赋诗而勉强无病呻吟,抒写忧愁。无愁强说愁,还须登高以觅愁,从而反衬出“少年不识愁滋味”。词的下片写现在深深知愁。辛弃疾以“马革裹尸当自誓”,怀着捐躯报国的壮志投归南宋,本想协助南宋政权共建恢复大业。谁知,报国无门,被南宋朝廷忽而招之使来,忽而挥之使去,屡遭排挤打击,愁不寻而自来。识得“愁滋味”一层;“识尽”了愁滋味,二层;有许多愁想说,却又怕因言得祸,“欲说还休”,憋在心里愁上加愁,三层;愁绪难抑,非说不可,又不敢直说,便转口“却道‘天凉好个秋’”,四层。一层层地把“而今”的愁之深、愁之大的形象地写出来了。结尾两句,将沉郁得化不开的浓愁,融入轻淡的俏皮之中,以淡写浓,重话轻说,含蓄地表达了对南宋统治集团的不满。

这首小词通过“少年”、“而今”,无愁、有愁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受压抑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

都市言情推荐阅读 More+
苏时锦楚沐尘

苏时锦楚沐尘

凤女无双>/a<>br< >br<
苏时锦!你究竟要闹到什么时候?!悬崖之上,一棵古树孤零零地立在风雪中。 苏时锦楚沐尘
都市 连载 1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