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溪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吞噬小说网www.ts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房羽点点头:“也罢,那依小娘子看,我们是各自上疏,还是联名上疏?”
刘桢想了想:“联名罢,也免得费事,你写你的,我在结尾加上几句就好。”
——————
此时的刘远正在彭城。
大败项羽之后,彭城并没有坚持多久,其时负责守卫彭城的人是项羽的叔父项伯,项伯与他哥哥和侄子都不同,他野心不大,遇事犹豫难以决断,并不是守城的最好人选,但是项羽只信项氏族亲,所以自己出征的时候,就把彭城jiāo给项伯,结果项羽一死,兵败如山倒,彭城也慌作一团。
在这种情况下,项伯决定开城投降,事实上,就算他不投降,楚军已经基本折在了定陶之战,面对刚刚打败楚军而士气高涨的豫军,彭城根本没有抵抗之力,投降是最好的选择。
刘远接受了他们的投降,并且待项伯如上宾,当然,这也是必须做给别人看的,至于其他项氏族人,刘远也没有多作为难,没了项羽和几十万楚军的他们现在只是丧家之犬,根本不会比诸侯王的威胁更大,刘远不吝于释放自己的善意,也能让全天下的人都看在眼里——这也许就是想要当皇帝的人的必修课,从这一点来说,刘桢对于颍这个国号的担忧很有预见性。
司马昂,张耳和申阳还未正式投降,但他们对于刘远来说已经构不成威胁了,摆在他眼前的当务之急是都城的问题,总不能都快要登基了,连都城都还没定下来吧?
正如刘桢所料,都城定在哪里,许多人都有不同的意见,有鉴于这些人都是高智商的谋士,所以他们提出的这些五花八门的意见,虽然刘远看得头晕,却不能完全忽略。
譬如有人就建议定在宛县,因为之前宛县就是刘远的治所,按照豫王的王城规格来建设,经过几年的经营,已经非常完善,如果把宛县定为帝都,只需要在王城的基础上扩建即可。
咸阳和定陶同样也是热门选择,前者作为周秦两代帝都,后者则是“天下之中”,重要性不言而喻。
宋谐进来的时候,刘远刚刚看完房羽的奏疏,末尾是刘桢亲自写的家书,她先是仔细问候了刘远及张氏他们的近况,同样也对定都咸阳这件事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刘远当然知道,没有谁比刘桢更有资格对咸阳发表意见了,她在那里居住了三年,对咸阳的布局甚至比自己还要熟悉,刘远看着刘桢在竹简上把咸阳的好处数了个遍,就像夸耀心爱之物似的,想想自己已经足足三年有余没有见过女儿了,脸上不由也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