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吞噬小说网www.ts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几百年前苏州城外,阳澄湖边,一个叫宅里的地方,一个小村落,小溪,石桥,三五古树,数间茅屋,那时候沈周已经烧好了泡茶的水,备好了温酒的壶,端正好了纸笔砚墨,站在自家的屋门口,朝门前的小河张望。
河水轻轻流动,他渐渐地听到了橹声。橹声近了,更近了,他的朋友们来了。
是唐伯虎,是文徵明,或者他们呼朋唤友一大群人起来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隔三岔五,他们就要过来坐坐,好像不过来坐坐,心里就不能踏实,下面的日子就不知道怎么过了。春天,来听雨,秋天,来品蟹,夏天也可以来,冬天也可以来,一年四季,每月每日都有他们的话题,都有他们聚会的由头。
这是古代苏州文人的生活,是他们休闲潇洒的日子,也是他们努力耕作的时间。他们在纸上耕作,在随随意意、率率性性的谈吐间就播撒了种子。一幅幅的字画,一篇篇的诗文,就在这个角角落落的小村子里诞生出来了。这时候,沈周知不知道,他们的聚会,他们的文化耕作,将成为航行在未来海洋上的帆船?其实,知道或不知道,都是无所谓的,重要的是,他们创造了,他们写下了历史。
几百年以后的某一天,初春,阳光明媚,微有寒意,在忙碌浮躁的世俗生活中的这一刻,我们忽然间就站到了沈周的墓前,忽然间繁杂的心情就纯静起来,恍惚间就像遇见了沈周,走进了当年在宅里村的聚会,这是一次历史的相逢,是一个意外的惊动。他们的气息,历经数百年风雨的洗刷,仍然感染着我们,仍然振奋了我们。
此时此刻,站在沈周的墓前,我们在心里默默地感谢他,感谢他和他的朋友们,为今天的苏州留下了这么多无价之宝,给今天的苏州提供了如此丰厚的文化遗产,更是让生活在今天的苏州文人和苏州人,不感到寂寞和孤独,在富饶的光怪陆离的物质世界里,不觉得文人生涯的贫穷和单调。这是因为许许多多的沈周们,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正如明代吴宽给沈周诗稿写序时说:
盖隐者忘情于市朝之上,甘心于山林之下,日以耕钓为生,琴书为乐,陶然以醉,倏然以游不知冠冕为何制,钟鼎为何物,且有浮云富贵之意,又何穷云?
另一位明代诗人高启诗曰:“东津渡头初月辉,南陵寺里远钟微。主人入夜门未掩,蒲响满塘鸭未归。”沈周和沈周的家乡湘城镇,就这样在诗中在画中流传了下来。
镇子还是从前的模样,以济民塘河为中轴线,河岸两边就展开了湘城镇百姓千百年来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