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曹操 (第1/2页)
吴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吞噬小说网www.ts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h2>一、谈的意义</h2>
这些天来,一碰见人就谈曹操,大家兴致很高,甚至在会场上、会前、会后、中间休息的时候,谈的都是曹操。有的说他是好人,有的说是坏人,也有人说一半一半,一半好人,一半坏人。议论很多,文章也不少,人人各抒己见。正是春暖花开的时候,有了谈曹操这样一个好题目,学术界也在百花齐放了,春色满园关不住,好得很。
好人坏人的争论,不只是曹操,历史上许多人物都有。不只是大人,小孩子也有。小孩看戏,红脸白脸上场,故事没看懂,先问这是好人坏人,弄清楚了再决定喜欢哪一个。有些剧中人,凭脸谱可以信口回答,但是一问到曹操,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历史上著名人物很多,数不清,也记不清。有些人物尽管大,但是人们还是不熟悉。曹操可不一样,名气最大,从北宋一直到今天,数他的熟人多,从小孩到大人,从城市到乡村,只要听过故事看过戏的,谁都认得他那副大白花脸。风头最足,挨骂也最久。“说曹操,曹操就到”这句话,在哪儿都可以听到。
记载曹操事迹的书,主要是《三国志》,但是看的人不很多。自从北宋的讲史,说三国故事,元明以来的《三国演义》,清朝后期的三国戏流行以后,曹操便成为妇孺皆知的人物了。印刷术和戏剧事业发展了,识字的人看小说,不识字的人看戏,通过这些,广大人民吸取了有关祖国发展的历史知识。文学家和艺术家们逐步地塑造成功现代舞台上的曹操脸谱,使得曹操这一名字在群众语言中有了特定的含义。
描写曹操的小说、戏剧,成功地影响了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爱憎又反回来影响了小说、戏剧,这种不断的反复影响,曹操在人民群众中成为定型的人物——坏人的典型。说也奇怪,尽管坏,却并不讨人厌,人们喜欢看曹操的戏。
我们的祖先骂了曹操一千年,如今,我们却来翻案。
这个案不大好翻,因为曹操有悠久的深远的广大的群众基础,小说和戏文已经替他定了型,换一个脸孔,人家会不认得,戏也不好演。譬如《捉放曹》这出戏,曹操如改成须生出场,便只好和吕伯奢痛饮三杯,对唱一场,拱手而下,没有矛盾了,动不得武,杀不得人,还成什么《捉放曹》?
不好翻则不翻之,乱翻把好戏都翻乱了,要不得,我看,旧戏以不翻为好。况且,何必性急,曹操已经挨了一千年的骂,再多挨些年,看来也没有什么不可以。而且,还有一个办法,唱对台戏,与其改旧戏,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