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 高飞的鸟减轻灵魂的负担工业化与国运轮转 (第6/13页)
任冲昊;王巍;周小路;白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吞噬小说网www.ts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之一。
认识到“人人有应当尽力于这大家的大义”,新一代的人便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话虽然如此说,但那一代的中国年轻人首先要干的不可能是崛起,而是救亡图存、重建新生。少年即发爱国壮语的周恩来是个90后,生于1898年。毛泽东也是90后,生于1893年。朱德生于1886年,和鲁迅先生一样是80后。中国就是由他们这样的一群80后90后引领着,从1840年以来社会衰败、备受欺凌的谷底里爬出。
我们也都熟悉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二十三四岁的浙江留学生周树人在日本仙台学医,看到关于日俄战争的新闻片里中国人的麻木状况,深受刺激,愤而中止学业,立志治疗中国人的精神。农耕社会传统官绅子弟周树人插一句说,和他同宗的周恩来也是绍兴官绅阶层出身)逐渐成为我们的鲁迅先生,成为我们这些现代中国人的启蒙者。他在那些电影画面映入他的眼中、脑中乃至灵魂中的时候就作出了抉择。
湖南才子毛泽东比鲁迅先生小一轮。如果没有遇到社会剧变的时局,颇有考试天才的毛润之很可能会一路考中秀才、举人、进士,出将入相,做个小时候崇拜的曾国藩一类人物。可在毛泽东十二岁那年,大约和鲁迅看电影是同一年,晚清朝廷顺应工业化现代化的趋势,废除了科举制。
秀才举人如今考不成了,毛泽东只能去上新式学堂,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和现代工业文明。废掉科举,还有许多当初的童生秀才只好另谋前途,其中不少进入新式军队,比如朱德。新军在很大程度上按照工业化战争方式组建,里面满是土秀才和海归洋学生,而不是如毛泽东的父亲参加的湘军那样,充斥着只知道当兵挣银子的文盲。带着文化知识从军的年轻人认定秦始皇以来的两千年帝制该结束了,他们的选择是起义。
新军官兵们组织起来,在1911年10月10日发动了辛亥革命,清王朝就此终结,民国开始。武昌首义的枪声响起时,毛泽东还有两个半月满十八周岁,不久后他参加了湖南的革命军队。他后来回忆说自己当时是个什么也不会干的小书生,雇了民工给自己挑水喝。书生和民工的社会鸿沟决定了辛亥革命的基础薄弱。人民在民国范儿推动下“被”走向共和,幻想洋大人支援的革命志士们,读洋书的海归学生们,都看到了乱世——玩洋枪洋炮的袁世凯们掌握了国家。
辛亥革命归于失败、归于乱世,但它依然有历史意义。曾有个音乐家朋友,在私信里和我谈及辛亥革命中人的自私和肮脏,我回信说: